TEL:0898-08980898
MESSAGE客户留言
热线电话:
0898-08980898
首页
关于我们
作品展示
团队组成
公司动态
行业资讯
资质荣誉
服务特色
人才招聘
客户留言
联系我们
作品展示

作品展示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作品展示

第四届“健康护航 书香杏林”优秀作品展示(十六)

发布时间:2025-09-14 08:25:23

  

第四届“健康护航 书香杏林”优秀作品展示(十六)

  近期阅读了《解密华西》一书,深受触动。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一线访谈,深入剖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如何从一所普通医院,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医学中心的全过程。在阅读中,我一次次被“华西精神”的震撼所感染,也不禁思考:为何华西能成为中国医学界的标杆?它背后成功的密码是否可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找到镜像和参照?作为一名疾控中心人事科工作人员,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?又应当如何把“华西经验”转化为推动我中心组织人事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力?下面我将从“落实、扎实、压实”三方面聊一聊我的想法。

  华西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,而是依靠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长期积累、迭代升级。特别是在人才梯队建设和绩效考核机制方面,华西用精准、前瞻、动态的方式,实现了人才的“可持续发展”。这本书通过详实的调研数据、鲜活的一线实例、生动的管理理念,系统揭示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医教研协同、人才机制创新、组织高效运转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,也深入剖析了“华西模式”如何在极复杂的系统中保持长期稳定、高质量发展的秘诀。书中的很多理念、机制与我们疾控工作,尤其是人事管理工作有着极强的对照意义和现实启发。

  华西医院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:不是靠某个名医、某次改革、某项政策,而是靠长期稳定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构建。从组织架构、管理机制、制度流程到人才培养、科研投入,无一不体现出“整体联动、模块清晰、协同高效”的理念。人事科作为组织人事工作的枢纽部门,恰恰需要具备这种“系统管理”思维。《解密华西》中提到:“一个优秀的平台,必须既能吸引人才,也能让人才留下来、用得起来。”这与我们人事科的职责高度契合。岗位设置、编制调配、晋升通道、考核评价等,都不是孤立的环节,而是相互衔接、互为前提的链条工程。我们应以更大视野和全局思维去优化机制,不断夯实“组织保障”这一疾控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底座。

  《解密华西》中提到:“华西不是用制度管人,而是用信任和价值凝聚人。”华西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优秀医生、科研人才,并让他们留下来、沉下来,关键在于尊重人才、激励人才、成就人才。在华西,医生不是流水线的“螺丝钉”,而是被尊重、被激发、被赋能的核心力量。《解密华西》里多次提到“人才是医院的根本”,其具体做法是:设立多样化激励机制、重视年轻人才培养、支持医生开展科研与深造。这与我们人事工作的核心目标不谋而合。疾控系统虽然不像三甲医院那样拥有巨大的学术平台和资源聚集度,但我们同样承担着重大的公共卫生使命,需要一批有担当、有能力、有情怀的专业人才长期扎根。因此,构建科学、合理、公平、激励性强的人事制度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而在人事科工作中,我们同样服务于“人”——从人才招聘、档案管理、职称评审,到人员调动、培训晋升等,我们的每一项制度、每一份表格、每一项流程,其背后其实都关系着“人的发展”与“组织活力”。

  我们要把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操作环节中。比如在岗位聘用时兼顾专业特长,在绩效考核中突出公平激励,在职称评审中体现职业发展通道,让干部职工在体制内看到希望、获得动力、感到温度。

  华西的高效运行,很大程度得益于流程管理的极致优化和执行标准的严格统一。《解密华西》中提及,无论是病患接诊、科研推进还是行政审批,各环节都有明确流程图和责任人,并且对“执行到位”有严格评估。这为我们人事工作带来启示:制度再好,若执行不力,就是“纸上谈兵”;程序再严,若环节断裂,就是“空中楼阁”。疾控中心人事科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能部门,在考勤管理、绩效分配、进出编审查、招聘入职等方面都涉及众多科室和单位,我们应不断理顺流程、明确节点、压实责任,做到标准公开透明,操作规范高效。

  同时,也要建立闭环管理机制,对人事工作实行“有记录、有痕迹、有反馈”,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服务满意度。阅读《解密华西》,我深感震撼的是:在一家医院里,每一个岗位都有被重视的价值感。哪怕是最基础的行政岗位,也通过卓越的执行与担当,为整个医院系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。作为人事工作者,虽然不像一线医护那样直面“生命”,但我们承载的是组织的长远规划,是干部成长的制度环境,是人才队伍的基础建设。我们应始终秉持忠诚、专业、细致、奉献的工作态度,持续提高制度建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,努力把“幕后”工作做到“关键位置”。

  《解密华西》不仅是一本医院管理书,更是一部组织治理与人才战略的范本。对于我们疾控系统而言,特别是人事岗位,从中可以汲取大量的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。我们要以“为用人单位谋长远、为人才谋发展”的责任感,持续优化机制、强化服务、提升效能,为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